「蒲公英」你们能不能不要再搞错我了?
- 本文长度为 2249 字 16 图,建议阅读 8 分钟 -
- 思考时间 XX 分钟 -
- 可先收藏后阅读,能分享就最好不过了 -
“小学篱笆旁的蒲公英,是记忆里有味道的风景……”
听到这首歌时,记忆总是瞬间回到了幼时。眼前的场景,是小伙伴指着中华苦荬菜、黄鹌菜、抱茎小苦荬……在那里嚷着:蒲公英!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:如果你带队上山认植物,看到菊科的植物的话,记得一定要踩死,如果它还开着黄色的小花,记得踩死后再碾上几脚,让它亲妈都不认识它。
为什么会想着这么做呢?因为全世界菊科大约有1000个属,合计25000-30000种,光是在中国就有200个属,2000多种,大江南北都有分布。真的想认全那已经不是一万小时定律可以搞定的,是好多万小时定律……
当然,前面那是一句玩笑话,我可从来没见人这么做过,大概是担心动作太大不好意思吧。不过确实,那些“开黄花的菊科植物”真的是植物爱好者的噩梦,就算是专门做植物分类学的专家,也经常会为了这些菊科的“小黄花”的分类展开多次的“辩论赛”,最后吵得不可开交,谁也不服谁。
今天的主角——蒲公英。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都很熟悉,尤其是它毛茸茸的“果球”,而且恐怕不少人认识的第一种植物就是它。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在它结出“果球”之前认得它呢?有多少人知道,它正是那种会开出小黄花的菊科植物呢?又有多少人知道,平时我们用手指着、嚷嚷着说是蒲公英的植物,可能并不是它的呢?
根据《中国植物志》的记载,蒲公英还有黄花地丁、婆婆丁、灯笼草、姑姑英等这些比较好听的叫法。
蒲公英的花朵看似普通,但其实是由众多单个的花组成的,每一个单花都只有一片花瓣,长得像舌头,所以称为“舌状花”。每一个舌状花也都有属于自己的雄蕊和雌蕊,只是肉眼比较难看清。
蒲公英的叶子有倒卵状披针形、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等奇奇怪怪的形状,边缘的裂痕也各色各样……反正据说欧洲人觉得蒲公英的叶子长得像狮子的牙齿。
蒲公英的肉质根,长度可达15厘米,就算表面的植株体被剪掉了,很快又可以生长成一大丛,可以说是其中一种最顽强的菊科植物。
蒲公英开出的花是黄色的,几天以后,花朵会重新闭合,等它再展开的时候,就像变魔法一样,变成一朵由众多白色小伞聚集而成的毛球。于是乎,蒲公英妈妈就会对蒲公英种子说:“你咋还不上天呢?”而蒲公英种子也会很听话的,在遇到合适的机会时(比如闲得慌的人去吹它),它就会乘风而起,飘落在天涯,占据山野草地,或是任何有一点缝隙的台阶。
此外,蒲公英的的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强大的,如果没有昆虫来给它们授粉,那就自己进行自花授粉,典型的“不求虫”。更有甚者,在遇到极端情况,直接就可以通过卵细胞发育产生种子。是不是很拽?
本文由“壹伴编辑器”提供技术支持
回过头来,前面有说到,你指着大声嚷嚷的蒲公英,可能根本不是蒲公英,而是同属于菊科又开小黄花,并且还有毛茸茸的果球的其他植物。
比如中华苦荬菜、黄鹌菜、抱茎小苦荬……
从外形上看,中华苦荬菜也是一种典型的菊科野草模样——开着小黄花,植株看起来比较瘦弱,多见于路边或者野地,遍布全国。如果和黄鹌菜、抱茎小苦荬等这些同样广泛分布的“小黄花”待在一起,乍一看,还真的会懵圈。更让人为难的是,它们的开花期和结果期都是贯穿整个春夏。
不过尽管如此,倘若知道分辨的特征,加上仔细观察的话,还是能看出一些差异的。
首先比较其和黄鹌菜的区别。其实,二者间最容易区分的部分就是叶子。
中华苦荬菜的叶子明显比黄鹌菜的要“苗条”很多,茎生叶呈长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,顶端渐狭,看起来比较尖。
黄鹌菜的叶子全部长在茎的基部,而且看起来比较“圆胖”。
此外更重要的是,虽然黄鹌菜叶子也有叶裂,但这些叶裂的深度向着叶子尖端越来越小,使得黄鹌菜的叶子呈现“大头”状。
其次比较其和抱茎小苦荬的区别,其实从名字就能看出一些端倪。
中华苦荬菜的茎生叶一般2-4片,极少会没有茎生叶。并且这些茎生叶的叶基也只是略微突出,呈现半抱茎状。
抱茎小苦荬的茎生叶更多,并且叶基强烈突出,将茎环抱了起来,这也正是它叫抱茎小苦荬的缘由。
此外,二者的花也有区别。虽然二者都是由二十朵左右花蕊突出的舌状花构成的花序,但中华苦荬菜的花蕊是灰褐色的,而抱茎苦荬菜的花蕊则是黄色的。
另外,中华苦荬菜除了有开黄色花之外,还有个开白色花的亚种,这是黄鹌菜和抱茎小苦荬所没有的。因此,如果看到花瓣为白色,而形态类似这三者的植物的话,十有八九就是白色的中华苦荬菜了。
其实,我们能够将蒲公英、中华苦荬菜、黄鹌菜、抱茎小苦荬这四种区分开来,基本就足够了。毕竟,这几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态比较类似的“开小黄花的菊科植物”。
什么?还是分不清?那就踩死吧。
讲完。
往期推荐